近日,合肥市建设局产业办组织召开新建安庆路第三小学荷塘路校区项目“模块化”建筑技术专家评审会、技术方案预评审会。该项目将是“模块化”建造技术在全市首次尝试,“双碳”时代探索合肥建造新模式,提高质量还能减少污染和浪费。
新校园将成为首个“模块化”建筑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该体系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后运输至现场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为建筑整体。
“这种新型建筑方式,可以通过工厂的制造速度来缩短施工周期,较传统建筑缩短工期近50%;工厂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建筑质量,还能减少建筑垃圾、灰尘和噪音等带来的不良影响。”合肥市建设局产业办工作人员介绍。
该校园项目近期已进行了规划批前公示,拟规划建设36班,未来可容纳1620名学生就读。等到落地建成后,将是合肥市首个“模块化”建筑,具有示范意义。
根据规划,安庆路第三小学荷塘路校区项目位于合肥市庐阳区荷塘路与月色路交口东北角,总用地面积约283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652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新建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室外运动场地等附属工程,同时配建99个机动车停车位和243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双碳”时代建筑循环利用新模式
对于模块化建筑而言,绝大部分施工环节都在工厂进行且模块可以拆卸,因此相对传统建筑而言不但能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还能极大降低对建筑现场造成的污染,同时可实现对建筑模块的循环回收再利用。
在“双碳”时代,这种符合循环经济的建筑模式,无疑能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目前,全球各地的建筑师就在不断推进这一理念的落地,使用范围也由早期的多层发展房屋到高层建筑,甚至用来建设大型场馆等。
“模块化建筑代表着建筑工业化、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水平。对比普通建筑,可以实现相当高的部品化率,工厂化水平较高,模块化建筑模块的拼装,用时更快,降低建设成本,更加经济。”相关人士表示,学校、公寓、宿舍等建筑可优先试点实现模块化建设,这些建筑本身功能空间具有较多重复的模块化单元。
对于“模块化”建筑来说,质量可靠吗,是否经久耐用?据了解,模块之间拼装采用高强度零部件连接,拼装步骤简单,更容易保证质量,通过严格质量管控,可以使整个建筑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接下去建设部门将在相关领域积极探索“合肥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