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地表温度已超过40度,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谢家湾学校项目施工现场,工地上吊车、挖掘机、压路机等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此起彼伏,与机器轰鸣声交织,600多名项目管理人员、工人挥汗如雨。
“该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现在,1年15天时间,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现在主要是进行室内装修和室外绿化工程。”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坡片区谢家湾学校项目部执行经理张侠介绍,“得益于近六成的学校建筑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这相比于传统工艺,工期缩短了30%。”
在施工现场,有一座巨大的环形钢结构建筑十分夺人眼球。它就像“悬浮”的鸟巢,“挂”在小学部、初中部教学楼之间。
“这是学校的图书馆,全部采用的是装配式钢结构。重达3000吨的钢材拼装而成直径60米的环形主体结构,其中最长的一根钢梁达25.6米。”张侠介绍到,如果采用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这样跨度大、复杂的造型很难完成,而且耗时会特别长,装配式钢结构可以轻松地实现。不仅图书馆,该校的13栋单体楼,也都是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的连廊连接,师生们可以通过连廊抵达学校的各个建筑。连廊钢结构最大跨度24米,最小的16米,共45根。
“装配式建筑技术就像是在搭积木,先按照设计模型,把‘积木’在工厂做好,运到工地直接拼装。”张侠指着一块钢结构上的一串小字——CKL11告诉记者,每块钢结构上都有这样的编码,用来标注它的具体位置,方便安装时“对号入座”。简单来说,钢结构送到工地后,工人们只需按照编码,把它拼装好、固定牢即可。
“以前在工地上常见的浇筑混凝土、砌砖等场面,我们这里很少看得见,施工现场也相对干净、整洁。”张侠说,“我们大量采用了钢筋桁架楼承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等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材料被加工好送来,现场用工、材料损耗、建筑垃圾都减少了。”
此外,该项目还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智慧能效监管系统等,“软硬兼施”打造智慧校园。“比如,每间教室会装配智慧班牌、智慧教室主机、智慧黑板、拾音器等,教室灯源、窗帘、空调等运用了物联网技术。未来,师生们一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张侠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连日来高温和暴雨对项目的进展有一定影响,但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坡片区谢家湾学校项目部安全员郭林海依旧信心满满。他说,为了抢工期、赶进度,现场作业采用双班制,高峰期有600多人同时施工;加大了各种机械设备的投入,吊车、压路机等40多台工程设备陆续进场;所有建筑材料统一采购,缩短了供应周期,“我们有信心在今年9月底能够基本完工。”
据悉,西部(重庆)科学城谢家湾学校项目位于科学城九龙坡片区C14-1/05地块,项目占地约136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31亿元。项目包括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楼,公共活动空间,行政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等,计划设置幼儿园12个班、小学60个班、初中30个班,可容纳学生45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