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哨音,中铁一局承建的无锡地铁5号线新阳路站首幅地墙钢筋笼顺利入槽。该站点地墙的顺利开工,标志着无锡地铁5号线全线车站地墙已开工过半。
无锡地铁5号线8标项目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施工范围包括坊明路站~新阳路站~新洲路站~新华路站(不含)三站三区间土建工程。本工程位于无锡市新吴区,线路西起新芳路与泰伯大道交叉口,沿泰伯大道下方自西向东敷设,至新华路与泰伯大道交叉口,区间总长约7.6公里。
其中,项目承建的新阳路车站全长约211米,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车站两端采用现浇筑结构,中部为装配叠合整体式结构。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拥有质量好、速度快、绿色低碳环保、节约人力等优点,新阳路站更是充分结合了装配式结构的快捷高效性与现浇结构优秀的防水性能。装配整体式的施工工法新颖、专业接口多、综合程度高对项目施工团队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凝心聚力 众擎易举
如何快速开工?“我们的五部两室人员要靠前指挥、靠前战斗,勤跑站点,了解现场情况,服务站点工作!”
项目负责人一声令下,各部门迅速作出反应,立即抽调部门人员前往新阳路站一线,听从站点指挥、配合站点工作。明确的目标、高效的人员调配、顺畅的配合强有力地推动了新阳路站的临建工作的完成。
自6月23日新阳路站交通导改完成,项目仅用时37天就完成现场临建及软装,并于7月28日、29日、30日依次对照验收标准完成内部自查、监理验收、业主验收三步骤。
星夜驱驰,只为追梦。怀着分秒必争的紧迫感,项目施工一线工作者顾不得喘息,严格按照专家评审方案实施地连墙钢筋笼焊接作业,以高要求、高标准做好钢筋加工、连接、焊接等系列过程管控。钢筋加工区采用“红蓝漆检查制度”,由现场技术员择优筛劣、层层把关方可用于钢筋笼加工作业,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技术交底,确保现场作业满足要求。
8月2号至4号,在焊条和钢筋的一次次碰撞产生的绚丽火花中,首幅钢筋笼焊接完成。抢工期、抓质量、安全文明生产不放松的意识深深扎根在每一名参建员工的心中。
攻坚克难 层层突破
8月5日,在轰鸣声中,成槽机迫不及待地破开水泥覆盖面,车站正式进入地连墙施工阶段。地下连续墙相当于整个车站主体的“防护服”,承担着止水、抗压、防护等功能,是车站深基坑作业第一道安全防线,容不得半点差错。
那么该如何安全高效的完成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为后续车站拼装创造条件呢?项目技术负责人给出答案,针对新阳路站地质粘聚力较低,在地连墙成槽作业过程中易出现塌孔、缩径的问题,项目技术人员多次召集开展问题研讨会,决定根据地层情况配置专用泥浆,提高槽壁土层粘聚力,保障成槽效果。在每一幅地连墙成槽完成后,采用超声波检测槽壁质量,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对缺陷幅的连墙标记处理。
地连墙施工过程中还将预埋后期装配式侧墙临时固定拉结使用的预埋钢板。为克服地连墙预埋预留精度问题,项目领导常驻施工一线,对地连墙吊筋标高控制进行多点测量,严格保证预埋钢板标高,该项工作对装配叠合整体式结构后期的装配质量及施工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
锐意进取 智创未来
项目技术负责人孙延盼,已经是征战装配叠合整体式车站建设领域的“老将”了。城轨公司首个装配式车站——无锡S1线南门站建设时,他曾带领着青年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出“新型多功能龙门吊”、“多功能可移动拼装机”、“预制侧墙翻板机”和“360°旋转通用型吊具”等多种智能化机械设备。
据孙延盼介绍,新阳路站将继续此类智能化机械设备的优化精简,从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方面继续优化,推动装配叠合整体式安装机械向操作简易化、安装高精化、使用智能化方向发展。重新定义“装配叠合整体式车站成套安装机械”。同时采用BIM技术和智能化虚拟建造,将车站构配件从生产、出厂、进场、施工以及现场质量的检查与整改等全过程数据与模型相互关联,从而实现管理有痕迹、信息可追溯。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应用,实现了轨道交通车站全寿命周期、全生产链的信息化管理。
新阳路站将在传统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基础上优化提升,创新研发新型节点和构件,采用侧墙新型型钢溢浆连接及新型预应力梁柱连接等新型节点,预制空腔中板及叠合预应力顶板等新型构件,有效简化现场施工作业,改善防水效果,提升拼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