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位于普陀区桃浦智创“生态之城”,普陀区真南路822弄与武威东路交汇处西南侧,占地面积3422平方米,总建包含报告厅、中庭、健身房、餐厅、儿童乐园、母婴室、共享空间等功能区域,建筑面积11782平方米,是1栋地上5层(含夹层)、地下2层的科研办公建筑。
作为由上海建工采用全产业链联动模式开发建造运维的科研办公楼,大楼被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评为零能耗建筑,是国内首个实现“零碳、零能耗、零水耗、零废弃物、零甲醛”“5Z体系”(Zero)的可感知、可触摸、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碳中和建筑示范工程。
大楼对标全球最高水平,探索碳中和建筑实施路径,把绿色理念和技术贯穿于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打造中国绿色建筑三星、中国健康建筑三星、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美国LEED铂金级建筑、美国WELL铂金级建筑、英国BREEAM杰出等级建筑,呈现一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标准绿色碳中和建筑。
五零建筑
零碳与零能耗
建筑可再生能源的产电量大于建筑用电量,就可实现建筑运营市政电网净零能耗,而可再生能源和植物产生的碳汇中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就可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
大楼充分发挥被动式节能优先,主动式节能辅助的特点,融合高效光伏与水平垂直遮阳系统,将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到建筑外幕墙,将可再生能源持续输出于日后的运营之中。
建筑外立面由高效的预制光伏板与透明的太阳能薄膜技术融合而成,采用了三层中空玻璃的被动式节能兼容的单元。每一个单元形状和方向都是通过计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眩光,并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利用建筑外表进行光伏发电,并根据太阳辐射角为每个光伏玻璃定制专属倾斜度以提高发电效率。
大量的光伏板同时也被安装在与之相配套的李子公园内,在建筑物屋顶、停车场上方都设置了光伏发电板,基本可以满足园内3幢建筑的日常运营,余量还可以供给园内路灯、智慧合杆、智能化设施等其他设施的用电,实现了发电量和用电量的“自给自足”,并把多余的发电量并入市政电网。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光伏总装机容量为492.63kW,首年发电量预估为480465度,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3.4万度,相当于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2.5tCO2e(二氧化碳当量),节约标煤139.05t。
空调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冷负额为687.2KW,热负额514.7KW,设计地源井共146口,有效深度130米,减少了11.7%的用电量;楼内的露台安装了健身发电设备,员工可以在工作间隙可以一边在户外健身运动,一边参与动力发电。
通过幕墙技术、暖通设备提升室内气流组织,促进自然通风更有利于内部空气的流动。建筑还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机组双冷源系统,满足1级能效。
利用中庭导入阳光,地下车库用8个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线减少照明能耗。
零水耗
建筑内设置中水回收系统,采用“原水就地预处理单元+生化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工艺,用“水循环”的概念达到“零水耗”的目标。
在极致节水方面,在场地内设置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绿地及雨水回收系统,打造高效海绵铺装,同时采用1级节水器具,构建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
智慧运维平台
运维水平的高低、设备的科学应用直接决定了整栋建筑的使用质量。
安装集团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自主开发了一个专门的智慧运维平台,对建筑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管理,使建筑成为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数字孪生体。
智慧运维平台运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机电系统等进行智能诊断、智能调度、可视化运维,最大限度减少运维过程中的碳排放、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智慧运维平台由五大核心功能模块组成,为设施设备的运维提供了智慧化的场景应用。
能效管理,对建筑整体能耗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细化管理,并对建筑能耗做出等级评估,根据能耗数据,优化用能策略。
环境管理,运用工业级的环境检测设备,实时感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颗粒物、温湿度、风速等各项室内环境参数,发现超标情况(此处按CO2超标截图录屏)后立刻下达指令,精准调度空调风系统。
机电设备管理,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监测,通过比对历史曲线,智能诊断异常工况,做到提前处理,从而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等因素,制定及调度地源热泵系统和空调送排风系统的运行策略,提前感知、提前预设。
物业功能,实现了智能可视化运维场景,基于BIM搭建的可交互性数字孪生系统,能在设备出现异常时,自动定位设备及相关管线,并同时记录人员巡检轨迹,进行三维模拟仿真回放。
应急预案,既能够在平时进行演练模拟,也可以在事件发生时通过平台快速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处置。
在日常运维中,平台还将采集、计算、应用大量的系统运行数据,不断优化绿色运维解决方案,并作为提升绿色运维效能的研究和展示平台,为孵化后续的绿色建筑技术提供储备。
要减碳,也要舒适
从使用体验感最强的空气质量和采光角度来看,建筑均匀设置开启幕墙,保证室内99%的空间实现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每小时2次。采用透光性良好的外窗和幕墙结构、控制房间进深,并利用中庭导入阳光,使室内形成良好的双侧采光效果,地上91%的空间采光满足使用需求,也增加办公舒适度。
优秀的建筑不仅仅是靠外立面的华丽,我们更多地表达着建筑与使用者的互动、体验关系;展现建筑具有的生命与情感,通过建筑丰富的空间,唤醒使用者的活动,同时让人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