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重庆市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现场观摩会在中建七局西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森大道项目举行。来自全市住建、设计、生产、施工等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观了新森大道项目装配式隧道构件预制厂、装配式隧道拼装现场,交流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经验,助推重庆建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发展。
“市政工程工业化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省工期、提升质量、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市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建筑和市政、主体和装修同步,全面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目前,全市建筑工业化水平稳居西部前列,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为推动市政工程工业化发展,重庆市2021年发布了《关于推动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的实施意见》。近两年来,相关技术逐步完善,产业不断落地,项目加快实施。轨道交通方面,在推广预制轨道管片基础上,有序推动整体道床、车站二次结构等工业化技术应用,累计实施预制管片逾150公里,整体道床约70公里;道路桥梁方面,推动装配式预制梁、预制盖梁、预制墩柱等技术应用,实施了三纵线柏树堡立交至北环立交段等试点项目;管廊、边坡建设方面,发展装配式综合管廊约20公里,推动装配式挡墙等新型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此次观摩的新森大道隧道,不仅是全国首例超大断面装配式拱形隧道,也是重庆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的一个亮点。该隧道全长790米,其中明挖段隧道采用装配式隧道设计,长445米。隧道的装配式工艺为3分块结构,将现浇的仰拱、预制的拱部及边墙进行拼接,像“搭积木”一样完成隧道衬砌,共采用构件834块,其中左幅208环416块,右幅209环418块,单个构件最大重量72吨。
据中建七局西南公司总工程师鲁万卿介绍,新森大道项目试点装配式隧道,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减少建材运用,还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现场衬砌作业人员由传统现浇工艺的120人至150人减少为60人至70人,节约了20%的钢筋、混凝土等建材,单日施工效率由传统施工的每日1米提高至每日8米。同时,隧道建设还提高了工程质量,减少了施工噪声和碳排放,降低了施工现场安全风险,与同类技术相比,建造成本优势明显,在全市市政隧道、下穿道、管廊工程建设中具有推广应用空间。
新森大道项目计划今年建成,将进一步缓解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南北衔接通道的交通拥堵问题,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形成“成环成网、外快内畅”的交通体系,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