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云平台“耳聪目明”
AI识别、智能广播“主动监工” 地面整平抹平机器人“上岗作业” …… 南京市高新3号地经济适用房等4个项目近日获得江苏省智慧工地优秀等次。通过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与多种智能管理设备联动,这些工地实现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数字平台可视化精细化管控 人员实名制管理、机械可视化监测、环境数据及时预警……在南京高新3号地经济适用房项目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工程现场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数据一“幕”了然。 “人”实名制高效管理,动态掌握劳动力资源配置。人员一旦通过闸机和人脸识别进出施工现场,身份信息就会准确录入劳务实名制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查看“花名册” ,动态了解各班组、各工种出勤情况,高峰期及时调整人员配置,加强过程管控。 “机”可视化智能监测,数据辅助现场机械作业。在日常检查中,塔吊运行的风险,快速识别难度大。项目通过在塔吊加装重量、高度、防碰撞等传感器设备实现智能监测。吊钩上安装高清摄像头,自动追踪吊钩运行轨迹,便于司机直接查看吊钩运行画面,避免盲区作业。 “料”自动式验收核算,材料超负差情况及时控制。项目应用智能物流验收系统硬件设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精准采集数据,多维度智能分析,提升作业效率、辅助管理决策,实现物资的精益管理。 “法”技术文件线上共享,BIM协同优化设计方案。技术人员将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图纸均上传至平台中归类共享,方便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实时通过手机端查看。同时在线进行方案审批、BIM碰撞检查,加快工作效率,优化整体方案。 “环”环境实时监测提醒,及时应对保证绿色施工。项目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扬尘、PM2.5等情况。当现场扬尘等即将超标时,管理人员将收到手机提醒,及时整改。PM2.5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打开现场喷淋设备,做到有效降尘。 “测”在线化质量管理,实测实量实现闭环整改。智慧工地系统实现了流程及检查在线化,从发现问题到整改问题,再到发起人复查问题、自动打印整改通知单,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网页端轻松掌握,形成循环质量管理。 智能设备加持提高管理效率 AI识别+临边报警+智能广播,打造“监工黑科技”。在江苏省中医院牛首山分院一期工程,BIM+智慧工地与多种智能设备联动管理,推动现场管理更规范、施工更安全、生产更高效。 AI自动识别行为,智能广播即时提醒 项目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各片区同时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项目在现场各个风险点位及主要作业区域、施工通道布置监控摄像设备,塔吊及主要通道设智能广播设备,将AI识别系统、智能广播、监控摄像头进行绑定,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比如AI识别出有工人没有戴安全帽,视频监控就会抓拍照片推送信息给安全总监,同时现场的智能广播直接响起语音提示,要求工人正确佩戴安全帽。”项目现场负责人说,AI行为识别将传统的被动监控变为主动识别检测报警,发现异常行为即时报警,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施工机器人上岗,质量、效率双提升 在项目某处混凝土工作面上,一台由履带驱动、形似小坦克的地面抹平机器人正在作业。只见履带上方装有一台主机,以液压杆连接一个橙色大圆盘,通过摆臂操控圆盘来回摆动,对混凝土地面进行抹平和收面作业。这是项目用到的履带抹平机器人。 “在底板浇筑阶段,我们共使用3款机器人进行施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场浇筑混凝土后,首先派地面整平机器人上场,对混凝土进行大面平整和控制标高。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再派出抹平机器人进行地面抹平作业。最后派的是地面抹光机器人进行精细化收面抹光施工。三个机器人陆续“上岗”进行标准化作业,可以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和品质。 智能水电表应用,打造绿色环保工地 施工现场布置了智能水电表系统,能够远程自动抄表、统计、分析,根据项目要求设定各个施工阶段或各个时间段目标值,当用水用电情况超过目标值时进行预警,提醒项目节水节电。 相对于传统水电表,智能水电表不仅大大减少了抄表人力成本,还能实时监测,以曲线图形呈现水电能耗发展趋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全面了解新项目用水用电状况,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助力现场绿色施工。 目前南京市智慧工地建设正稳步推进中,全市1555个房建、市政、轨道工程接入智慧工地监管平台。越来越多的工地构建“智慧大脑”,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数据化管理,助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