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在地下开辟一个空间,让原来在地下或者空架的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各种管线,“住”在一起,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重庆高新区科学大道一期综合管廊主体工程近期已完工,主线长约10.5公里;二期综合管廊主体工程长约17公里,将于今年底完工。而按照远期规划,这个重庆中心城区最大“口径”的综合管廊将长达60公里。 这条城市生命线究竟有何玄机,记者带您深入探访。
作为市级重大项目的科学大道,南接支坪长江大桥北桥头,北接北碚嘉陵江大桥南桥头,全长约66公里。
驾车行驶在科学大道上,你会发现市区道路上常见的井盖、电线杆在这里几乎寻不到踪迹,而“机关”就在地下纵横交错的综合管廊。
顺着一条通道一级级阶梯往下,走进地下综合管廊。很难想象,这个位于地下的空间,竟然这样庞大。
据参与管廊设计的林同棪国际(中国)融基建产品中心主任龚霞介绍,电力、通信、供水等各种市政管线都“安居”在此,保障城市运行的同时,有效破解“马路拉链”施工、“空中蜘蛛网”高压线路等问题。
管廊内,长长的隧道空间宽敞明亮,地面干净平整,净高达3.3米,被分为综合舱和高压舱两部分。
在综合舱,1.2米直径的给水管道被安装在管廊中间,两侧的墙壁上是整齐排列的支架,预留了弱电、三大运营商通信网络线路。
管廊内通风系统、防火系统、消防系统等8大安全生产体系,应有尽有,未来还将使用机器人自动巡检。
高压舱入廊管线种类为110KV、220KV高压电缆,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大道沿线220千伏陈宝线,采用GIL技术沿着科学大道综合管廊并行建设,是GIL技术在中国西部的首例应用。
据高新开发集团下属城市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GIL,就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具有输电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等优点。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城市中架空高压线缆将越来越少。
“目前,我们负责建造的10.5公里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做最后的设备安装等收尾工作。”中铁四局科学大道一期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地下综合管廊,所有管线都可以“入驻”,以后维护起来方便高效,也避免了地面的频繁开挖。
每天,中铁四局科学大道一期项目部机电工程师周顺洋,都会和同事一起,对管廊中的各种管线进行巡查,平均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20000步以上。
该项目建成后,科学大道道路两旁将不再有蛛网状的高压线路,让城市道路更简约。同时,西部(重庆)科学城也将逐步构建山地城市特色的“干—支—缆”综合管廊体系。
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管廊327公里,形成廊体271公里,投入运营118公里,已入廊各类管线1812公里,建设规模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