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合适的材料和最精简的步骤,圆满完成计划的工程。”--------这才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精髓和灵魂。
“一切从简,控制成本,打通模数和标准,用复杂的设备,简单定制个性的产品。”-------这才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可行路线和规划。
充分利用机械设备,降低人力成本的比重;通过提高设备智能化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依靠一体化的设计,删繁就简、一针见血地直达目的;这些才是装配式建筑的灵魂竞争力,才是建筑工业化的可行路径。
任何以为大批量生产就是建筑工业化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任何仅指望重复生产来摊薄模具成本的构件生产企业,都会死路一条。
装配式建筑不是一个产品的名称,而是一个系统的总称。它涵盖了体系研发、材料成型、设备制造、设计安装、生产销售、质量管控等等。
因此,犹如大自然中的一切竞争一样,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的表现,与上述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一环弱则全链断,一处阻则整盘输。
中原逐鹿、弱肉强食、剩者为王、实在是万古不变的真理。为何装配式建筑没有想象中的快速发展?原因是:“市场并不是一片空白的蓝海。”
我国传统建筑市场随着经济冷却,已然是一片残酷的红海,众家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传统建筑企业,在轻车熟路的市场空间内,如鱼得水,善于极限生存。
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企业生存成本高,技术成熟度不够,面临着市场上扑面而来的种种风险和责任。企业管理者往往更多精力倾注于企业筹建融资控股、设备更新、员工培训、标准编制、制度建立、营销策划、客户培养、行业推广等等不直接产生效益的工作中去。
这在市场竞争中,是极为不利的竞争形势,传统建筑企业以逸待劳,依靠低价高认可度的产品,将精疲力尽后来到市场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打得落花流水,难以翻身!
市场不承认眼泪,也不承认情怀和理想,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拿不到市场的入场券。
装配式建筑企业的产品,承载了更多研发、设计、设备、土地、税收、财务成本等等传统企业不曾有的增量成本,因此在单拼销售价格的市场上,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
化解这一不利状态,除了指望政策支持,更多的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研发,通过扬长补短,来平衡成本投入巨大的不足。
装配式建筑企业要充分利用以下几种工厂预制的长处,来更好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1、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来节约人力成本。
2、通过空心率的控制达到节材目的,降低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及运输费用。
3、充分发挥预制构件养护充分的优势,打造可靠的高质量混凝土产品。
4、通过预应力技术和高强钢筋、混凝土的利用,达到大跨度、高承载的产品优势,直指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软肋之处。
5、充分利用干硬性混凝土的工厂化应用,用最少的水泥做出最高质量的混凝土,进而降低水泥用量,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6、加强产品饰面处理,部分或全部取消抹灰程序,从而节约一大笔抹灰开支,增强产品竞争力。
7、尽可能地将构件品种简化标准化,不能为了预制而预制,只做重复大量的构件,少做异型构件,以摊薄模具费用,提高工厂运营效率。
8、加强全产业链的信息管理,不浪费一件构件,不耽误每一分钟,让产品从设计到成型,从养护到装车,从吊装到固定,不做一丝无用功,不走一步冤枉路。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协作的过程,除了加工厂,设计部门更要提高设计层面的简洁性,尽可能地选用常规构件,遵循固定模数以适应构件的供应,
要结合部分模板现浇,实现对构件精度的高容忍,避免硬碰撞现象出现。
越简单越适合大多数施工人员的需求,越能保证所有人简单上手,而且在品质上有所保证。
所谓大道至简,从一个角度看是“能够被大众认可的规则都是简单易懂的”,但换个角度看,是因为“简单易懂好上手的规则,才能被大众接受认可,方能称之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