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2022-01-07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核心摘要:银行业如何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2021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意见》要求,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银行业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潜力尚未发挥充分


  2021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推动区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水耗,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应该承担的大国责任。


  《意见》要求,“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但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长期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和财政资金,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进入“十四五”以来,财政资金已逐渐不能满足建筑领域绿色化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推动建筑领域绿色化的工作需要与绿色金融相结合,形成土地、价格、财税、金融的综合支持体系。


  建筑活动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很大的比重。根据2020年11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47亿tce(标准煤计量当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5%。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CO2e(每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3%。而且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很可能会持续增长,峰值时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或达 40%。另外,在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能源消费部门中,建筑部门的减排潜力最大。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应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关键。


  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绿色建筑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这都离不开相关政策与标准的推动和指引。


  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逐步完善。2006年,住建部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14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2019年,住建部发布了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首次在标准中将绿色金融服务与绿色建筑联系起来,明确: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已达到66.45亿平方米。2020年7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同时公布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要求,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另外,一大批涉及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标准,专题针对绿色工业、办公、医院、商店、饭店、博览、校园、生态城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评价的标准,以及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和绿色超高层、保障性住房、数据中心、养老建筑等技术细则也相继颁布,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发展的标准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正向全寿命周期、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域特点、由单体向区域等不同维度充实和完善。


  绿色金融已将绿色建筑纳入支持领域。2013年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中,“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情况统计表”将“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纳入绿色信贷统计。2015年12月22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将“新建绿色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划入节能大类中的“可持续建筑”小类。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其中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划归“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大类,下分“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绿色建筑”、“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等小类。2021年4月21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将“绿色建筑”单列划入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大类中的“可持续建筑”小类。


  银行支持绿色建筑力度稍显薄弱。根据原银监会披露的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情况,2013年6月末至2017年6月末,21家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高达8.3万亿元,但是其中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为1348亿元,占比仅约为1.62%。而据住建部权威专家估计,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融资总实际需求超过6000亿元,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约5000亿的供给缺口。


  银行支持绿色建筑面临的约束


  在现阶段, 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还面临多种约束。我们在多家银行金融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这些约束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信贷激励有待提高。首先,银行信贷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按照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控和监管机构所定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其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行业面临融资管理、信贷结构优化的处境;虽然绿色建筑是当前鼓励的一类房地产产品,而绿色建筑没有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单列,与一般房地产开发管理没有区别,银行对绿色建筑的支持缺乏明确的依据,在这个背景之下,金融机构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容易被“视为”借机支持房地产开发,违背调控政策。因此,许多商业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不敢、不能或不愿意支持绿色建筑开发。


  其次,现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授信审批管理阶段,并未对是否为“绿色”进行差异化区别,仅在项目获取绿色建筑设计证书后,事后将贷款纳入绿色信贷统计中,只是一种被动的存量贷款“贴绿”行为,这并没有激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尤其是绿色建筑项目中。


  最后,绿色建筑项目在申请绿色信贷时往往尚未获得相关标识证书,而获得标识证书的项目基本已完成融资,因而银行如何在发放项目贷款中将此纳人绿色信贷统计并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是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和堵点。


  二是绿色建筑的标识评价体系不利于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尽管存在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绿色建筑运行标识以及评价等级标准体系,但这些并不能量化绿色建筑的节能减碳效果,金融机构并不能准确掌握建筑减碳效益,进而也难以推出相关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此外,绿色认证评价通常为自愿申请,开发商为获取绿色建筑财政奖励,在设计阶段评价意愿高,设计阶段的“绿色”难以在运维阶段得到实质保障,而银行业金融机构所认定的绿色建筑仅停留在设计标识阶段,并不涉及运行标识,绿色建筑绿色效果难以在绿色金融服务中显现。


  三是绿色建筑的信息披露机制尚未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及开发商、设计单位信息不完整,尤其涉及大量中小型企业主体,大多为轻资本、高信用风险类企业,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也无法了解项目建设的节能减排性能等,不利于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支撑。


  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航标。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迅猛发展态势,且绿色建筑产业链长,其产业潜在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随着建筑市场中需求的饱和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高质量绿色建筑将成为市场中独特的吸引力,其价值增长空间也较大;然而,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的支持还在探索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资金供给缺口,需要以绿色信贷为主的银行的大力支持。


  银行支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作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我国已经开始加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力度,必将带动整个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绿色建筑业要在建筑领域集聚形成较为完整的绿色业务生态链,离不开绿色金融这一重要的发展后盾。银行应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为绿色建筑企业量身打造更多绿色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绿色建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不断地完善自身绿色金融相关制度,贯彻落实《意见》要求。设置差异化贷款定价、经济资本、专项信贷规模、专项营销资金、适用优惠风险权重等支撑政策。在信贷审查审批中,绿色建筑项目采用绿色建筑保函或保险与绿色建筑技术方案,银行可将此纳入绿色信贷,采取绿色审批通道,加强项目贷后管理。在考评指标体系中设置绿色金融考核指标,贯彻绿色金融导向。同时还要引进绿色建筑、环境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加强总分支行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积极推进“零碳网点”建设,推动自身运营率先实现碳中和,为银行业践行“碳中和”设立标杆。


  二是创新研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担保等金融产品与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针对绿色建筑不同时期,量身打造契合绿色建筑企业要求的产品与服务,例如绿色建筑开发阶段,优先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与开发贷;绿色建筑租售阶段,在贷款流程、首付款比例及相关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


  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探索采信明确建成绿色建筑星级目标的绿色建筑保单,并对投保绿色保险的项目予以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支持;与其他金融同业合作,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


  三是突出绿色建筑及其产业链重点项目。一方面,重点支持节能环保及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融资需求;优先支持国家或省级绿色建筑名单内的项目,包括满足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至少为设计评价标识或运行评价标识二星)、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至少为金级认证)或其他同等水平的绿色建筑标识,以及绿色保障性住房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相关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撑绿色建筑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例如针对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设备供应商、绿色建筑设计与招标等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推动绿色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四是积极开展宣传与合作交流。加大绿色金融产品营销和推广,例如从建筑全周期的长期角度看,建筑物设备的运维费用占比达一半以上,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与金融同业、住建部门和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等合作推进科研创新技术,构建全国统一的绿色建筑信息系统,并开放能耗数据与能耗审计信息等,增强信息披露,为形成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绿色运行标识打下基础。通过国际、国内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新的价值测算体系;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创新绿色建筑相关产品,创新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商业模式。


  (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作者系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一部副主任胡宏海、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一部主任史英哲)

下一篇:

住建部关于印发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三批)的通知

上一篇:

浙江平湖市建设局全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info@precas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