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落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2021-04-22来源:宝安日报
核心摘要:全国首个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落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近日,全国首个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正式落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该工程突破了以往的建筑模式,以科技赋能,将通过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打印广场内的所有混凝土构件。两个月后,深圳市民就可以在这里欣赏由3D打印机器人建造的雕塑、座椅。


四台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和部分材料已进入施工现场。


该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海滨大道中间与北侧绿地延续地段,东侧为会展中心9号门,西侧为海堤,总面积为5523.3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占4855.6平方米,绿化率达88%。


展示区拟运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设施工现场直接完成人行铺地、雕塑、座椅、树池、花坛、挡土墙的打印建造。


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打印构件。(资料图)


记者从宝安区建筑工务署了解到,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技术是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团队独创的打印系统,是将“3D打印”与“特种混凝土领域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应用技术。


该技术以机械臂作为动力系统,结合自主研发的打印材料、软件控制平台及打印工具头,可实现混凝土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生产。


建造过程中,只需将数字设计的电子模型输入到系统,系统就可自动将其处理为打印设备的控制信号,并将配置好的混凝土拌合物,通过挤出装置到达机械臂前端的喷嘴,在信号控制下进行打印,最终混凝土构建成型。


“整个过程仅需很少的人力即可完成,且打印出来的产品,不光是复杂和精度高,而且无需摸具,一体成型;不仅可以节省材料、模具及人力成本,又能减少污染和浪费,绿色环保。”徐卫国告诉记者。


目前,该工程已有四台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和部分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正积极开展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据悉,两个月后,市民就可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9号门西侧见证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科技赋能,宝安持续推动智能建造理念


全国首个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按照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的建设理念和委托,由中国二十冶集团空港一期项目部和中冶赛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体EPC联合承包。


该工程的景观展示区由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3D打印混凝土技术进行实践,总承包方则主导景观展示设计及实施,是国内目前少有的将3D打印混凝土与景观工程一体化智能建造的工程。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建设工程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将越来越供不应求,而智能建造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渠道,将推动我国建筑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3D打印作为智能建造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对工程建设的智能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引进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落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会给宝安区乃至整个深圳市的建筑施工注入崭新、立体、科技创新的新理念,对今后建筑施工领域产生非常积极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可谓是工程虽小、意义非凡。

下一篇:

关于印发《浙江省装配式建筑BIM设计规则及设计深度导则》的通知

上一篇:

装配式建筑回归内生动力,产品力升级加速,产业协同发展加码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info@precas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