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安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大赛中,合肥工匠取得优异成绩“领跑”全省。11月23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下一步全市将加快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型用工制度,挖掘引进一批优秀建管人才,打造面向长三角的一流建筑产业化集群。
赛事比拼:大建设“工匠”技艺领先全省
近日,2021年安徽省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中,合肥市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在团体赛和个人赛的三个参赛工种比赛中,合肥均获第一名领先全省。
作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规格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赛事,安徽省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共58支代表队156名选手参加角逐,通过亮剑“工匠精神”,检验技能水平。合肥市代表队参赛人员以精湛的技艺,高水平地展现了大建设匠人风采。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力依赖、减少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等优点。”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建筑工人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建筑业劳动者整体素质,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装配式建筑人才队伍,推动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再上台阶。
发展现状:厚植产业基础核心竞争力提升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造方式工业化的主要路径,实现标准化生产取代现场作业,地面性作业取代高空生产,从而提高建筑质量,减少使用后期维护成本。合肥市积极推广建筑产业化新型建造方式,试点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核心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2018-2020年间,27个项目先后被列为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面积达到365.5万平方米。蜀山公租房、滨湖沁园安置房均为全国同时期体量最大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央公馆项目获得住建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
过去五年间,合肥市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175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近50%。今年上半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77.78万平方米,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同比增长70%以上。
政策驱动:挖掘引进一批优秀项目建管人才
根据市场发展变化,近年来合肥市审时度势,率先提出装配式商品房给予容积率奖励、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含农房)给予现金补贴;率先编制多个技术标准体系,其中《装配式住宅统一模数标准》已被认定为长三角一体化推荐标准;率先实施目录管理,有效提高预制构件质量,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
下一步,全市将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扶持引领,推动创新更具协同,产业更显体系。力争到 “十四五”末,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000亿元,形成面向长三角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为此,相关部门会加快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型用工管理制度,探索将装配式建筑纳入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通过示范基地建设、示范项目评定、优秀项目经理评选等途径,挖掘引进一批优秀的建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定向培养市场急需的技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