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县首个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安置房项目投入建设。与常见的建筑工地不同,记者走进邓埠村安置房4号楼项目现场发现,这里既见不到飞扬的尘土,也听不见刺耳的噪声,更没有横流的泥水……施工人员将一块块已经在工厂内制作完成的预制叠合板调升至三十多米的高空之上进行吊装,像“搭积木”一般。
南昌县素有“中国建筑之乡”的美誉,自2016年成立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以来,其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状况令人瞩目。
顺势而为,发展建筑产业里的“高端制造业”
噪声大、污染重的“生产作业”被搬进了工厂车间,构件提前在工厂车间内生产完毕,需要时,把所有预制叠合板件运至工地,通过机械进行组装,最终建成完整的建筑。这,就是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过程。
装配式建筑凭借其效率、环保、节能等优势,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密集出台。
2016年,南昌县抢抓国家、省、市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于建筑之乡的千亿元建筑产业的优势,规划成立了7.68平方公里的全省首个以装配式建筑产业为定位的工业园区——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园区目前引进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8家、配套企业5家,集聚企业60多家,预制构件产能达百万平方米,产值约20亿元。一个以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为引领,由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等各环节组成的装配式产业体系日渐完备。
立足优势,打通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
“我们园区里有混凝土PC(预制混凝土)生产企业、钢结构建筑部件生产企业、木结构生产企业,是全省范围内引进企业技术体系最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南昌县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秘书长、江西绿建城投杭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谢克兴介绍道。
据悉,南昌县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成立于2018年8月,是江西省地市级首家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联盟是由江西中科建建筑工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绿建城投杭萧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朝东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发起,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昌市政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等36家装配式建筑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学术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我们的会员单位涵盖设计、高校、科研院所、制造、施工、监理、劳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谢克兴说,“组建这个联盟的初衷就是想利用园区既有优势,打通设计、制造、施工、装修的一体化产业链。”
此外,联盟还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相关企业专业技术认证保驾护航;联盟会经常组织高峰论坛、研修班等,为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建筑业代表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政策扶持,装配式建筑市场前景可期
相对于政策红利的力度、产业技术升级的进度,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反应显得有些滞后。
江西绿建城投杭萧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技术,先后承接了莲塘农贸综合市场项目、星级公厕改造项目等多个工程。但当记者问起公司去年的盈利状况时,谢克兴坦言:“公司刚刚起步,工厂生产看似红火却基本没有盈利。”谢克兴表示,在政府的扶持和科技的助推下,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但由于工程成本高,社会认知度低等因素,行业目前仍以政策扶持为主,尚未完全走向市场。
“装配式建筑比现场浇灌式模式的成本高出20-30%。且物流成本太大,目前我们只辐射200公里以内的建筑工地。”谢克兴表示,“作为新兴产业,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尚在培育中,市场化的项目还比较少。下一步,我们要加强面向社会的推广科普和宣传。”
针对成本和市场等问题,南昌县已采取一系列举措。近年来,南昌县先后安排了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为减轻企业前期投资负担,南昌县在各类税费上给予减免,并推出鼓励政策,装配率30%以上给予建设单位50元/平方米、生产单位10元/平方米的奖励;规定新增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比例使用装配式建筑;鼓励申报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住建部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等。
装配式建筑产业方兴未艾,在政府保驾护航下,在企业努力拼搏中,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市场前景可期。